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通过建设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更加紧密、同人民群众期待更加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匹配🚐,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制度更加健全、标准更加完善🌪✊🏽、条件更加充足、评价更加科学。
——职业教育发展制度基本健全🦗,职业学校层次结构合理,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学校招生的主渠道,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投入运行。
——国务院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地方落实主责的职业教育工作机制更加顺畅🧙🏼,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职责清晰、同向发力,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格局更加稳固。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相互融通👨🏻🦼➡️🧑🏼🏭,职业学校办学定位清晰,专业设置和人才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每年向社会输送数以千万计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国家💂🏼♂️、省、校三级职业教育标准体系逐步完善,职业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评价体系更具职教特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全面深化🖋。
——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大幅提高,有效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
(三)基本原则
——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固本强基👨🏼⚖️,综合改革。聚焦薄弱环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
——标准先行,试点突破🧚🏿♀️。健全国家🧑🏻🦰、省、校三级标准体系,完善标准落地的工作机制。以打造创新发展高地为抓手,推进关键改革,突破瓶颈制约,打造一批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和品牌🆑,带动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
——地方主责👨👧👦,协同推进。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强化省级政府统筹,加强计划执行的过程管理、检查验收和结果应用👩🏼🔬,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取得实效。
二、重点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统筹勤工俭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环节系统开展劳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加强艺术类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建设,强化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
2.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
加强党委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职业学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构建省校两级培训体系🔮,建立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通道👱🏽,推动辅导员专业化𓀆、职业化发展🗾。加强中职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办好中职学校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鼓励从企业中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楷模担任兼职德育导师,建设一支阅历丰富🌟、有亲和力、身正为范的兼职德育工作队伍。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估等。到2023年,培育200所左右“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遴选100个左右名班主任工作室,遴选100个左右德育特色案例。
3.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和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开足开齐开好必修课程,按照规定选用国家统编教材🦴📻。高职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中职学校要加大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力度。实施职业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德育管理人员🏋🏽、专职思政课教师培训🙎♂️。改革思政课教师考核办法🍻,将政治素质作为教师考核第一标准。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认知规律,开发遴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持续开展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系列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企业德育教育资源,鼓励引导校企共建德育实践基地。到2023年,培训10000名左右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遴选100个左右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分级培育遴选1000个左右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10000个左右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10000个左右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二)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4.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系统设计中职考试招生办法🪲,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核查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整合“空🦐、小、散🚶🏻♀️、弱”学校,优化中职学校布局。结合实际,鼓励各地将政府投入的职业教育资源统一纳入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等)调配使用,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效益🦹🏽♂️。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个地市原则上至少建好办好1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职学校👱🏿♂️😙。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举办综合高中。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普职融通力度,发挥职业教育促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作用🐳🈸。到2023年,中职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遴选1000所左右优质中职学校和3000个左右优质专业、300所左右优质技工学校和300个左右优质专业。
5.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
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限制专科高职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适度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为部分有意愿的高职(专科)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推动各地落实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扎实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加强绩效考核与评价🏤🌑,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探索高职专业认证。推进专科高职学校高质量发展🩴,遴选300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0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6.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
把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根据产业需要和行业特点👰🏼♂️,适度扩大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培养规模,推动各地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三)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
7.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制度
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定学时学分记录规则,引导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存储👩🏽🏭、积累学习成果和技能财富。支持学校按照相关规则研制具体的学习成果转换办法,按程序受理学分兑换申请,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免修部分课程或模块👨🏿🦳🏌🏼♀️。支持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8.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
落实职业学校并举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支持职业学校承担更多培训任务,成为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主力军🙂↔️,实现优质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做法,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行业企业认可度。发挥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在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更多职业学校参与1+X证书制度实施,服务学生成长和高质量就业🚵🏿。引导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参与企业大学建设。根据军队需要保证职业学校定向培养士官质量🕴🏼。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办好面向军队军士的学历继续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机构,面向“三农”提供全产业链技术培训服务及技术支持,为脱贫致富提供持续动力🌿。引导职业学校和龙头企业联合建设500个左右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
9.强化职业学校的继续教育功能
面向在职员工🙆🏿、现役军人、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转岗人员、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城乡待业人员、残疾人、农村实用人才等社会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鼓励职业学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与普通高校、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各类继续教育机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发展合力。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质量提升行动”,遴选200个左右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2000门左右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在老年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卫生护理、文化艺术等领域,遴选500个左右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和老年大学示范校。
(四)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0.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报告🦆🙋🏼♂️,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指导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重点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遴选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推动试点城市建设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实训基地🧝🏿。加大对农业农村等人才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建设100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发挥好“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等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11.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
建好用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升行业举办和指导职业教育的能力。支持职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将企业办学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支持行业领军企业主导建设全国性职教集团,分领域建设服务产业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标准和培养高地🥀👩🏻🦲。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覆盖主要专业领域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1000个左右示范性流动站。发挥职教集团推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纽带作用,打造500个左右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100个左右技工教育集团(联盟)。推动建设300个左右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12.完善校企合作激励约束机制
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公共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共建共享。支持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项目🛀🏼。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鼓励地方开展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办学改革试点,推动各地建立健全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
(五)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13.健全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建立健全省级统筹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完善高职教育招生计划分配和考试招生办法🧖🏿♀️,每年春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开展以高职学校招生为主的分类考试。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普通高考。保留高职学校通过普通高考招生的渠道💆🏿♂️,保持分类考试招生为高职学校招生的主渠道。
14.规范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形式
鼓励中职毕业生通过高职分类考试报考高职学校。推动各地将技工学校纳入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鼓励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群体报考高职学校,可免予文化素质考试🥷🏼,只参加学校组织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逐步取消现行的注册入学招生🏵。规范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逐步取消中职本科贯通🥉,适度扩大中职专科贯通,贯通专业以始读年龄小👈🏼、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为主👩🏻🚀。严格执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条件🌼。
15.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完善高职分类考试内容和形式🍀,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引导不同阶段教育合理分流、协调发展🏊🏽♂️,为学生接受高职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文化素质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统一组织☂️👩🏻💼。职业技能测试分值不低于总分值的50%,考试形式以操作考试为主,须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等内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专业大类统一制定职业适应性测试标准🕎、规定测试方式。支持有条件的省份建立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鼓励高职学校与产教融合型企业联合招生。
(六)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16.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适时修订中职学校、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研制本科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完善学位制度🛫。实施职业学校教师、校长专业标准,制定“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统筹修(制)订衔接贯通✧、全面覆盖的中等👮🏼♂️、专科🤟🏿、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构建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国家面向产业急需领域和量大面广的专业,修(制)订国家标准;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有关技术规范♧,补充制定区域性标准;职业学校全面落实国标和省标🤶,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更高标准✭。
17.完善办学质量监管评价机制
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质量监管评价机制🦀。完善职业学校评价制度,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办法,省级统筹开展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建立技能抽查🪣、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抽检等随机性检查制度💁🏿♂️🎨。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校内规则制度体系,健全职业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入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巩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年报发布制度,进一步提高质量年报编制水平和公开力度🙍♀️。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职业教育督导体系👨🦱。
18.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
强化职业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完善选拔任用机制。落实和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完善职称评聘👨🏿🔬、分配制度等👩👧👦,支持学校在限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按规定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按规定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建立国家、省🧑🏿🔧🦡、市(县)分级培训机制🧑🏽⚖️,组织开展职业学校校长和管理干部培训,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管理队伍。到2023年,集中培训5000名左右中职校长(书记)和1000名左右高职校长(书记),各级各类培训覆盖全部职业学校管理干部。
(七)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
19.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实施新一周期“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下同)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落实5年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探索有条件的优质高职学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或开办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支持高水平工科院校分专业领域培养职业教育师资,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改革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晋升和评价机制,破除“五唯”倾向,将企业生产项目实践经历、业绩成果等纳入评价标准。完善职业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计划🚅,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畅通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道,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改革完善职业学校绩效工资政策😁。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充分考虑职业学校承担培训任务情况👨🏽⚕️,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对承担任务较重的职业学校⛔,在原总量基础上及时核增所需绩效工资总量😪。专业教师可按国家规定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到2023年🎠,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遴选一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6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0.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完善职业教育教材规划🧙🏼♀️、编写😎、审核🍇🤷🏿♀️、选用使用🧖♂️、评价监管机制。加强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做好教材统一使用工作🧟♀️。对接主流生产技术🧗🏼♂️,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教材✒️。建立健全三年大修订🤸🏻♂️、每年小修订的教材动态更新调整机制。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实行教材分层规划制度🙍🏿♂️,引导地方建设国家规划教材领域以外的区域特色教材,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不能满足的情况下,鼓励职业学校编写反映自身特色的校本专业教材。编写并用好中职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统编教材。健全教材的分类审核🙎🏻♀️、抽查和退出制度。到2023年,遴选10000种左右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国家、省两级抽查教材的比例合计不低于50%,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全部使用新近更新的教材☎🧑🎄。
21.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
推动依据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专业建设水平、就业质量等合理规划引导专业设置,建立退出机制。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研制发布程序🪣,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为行业指导、企业选择✋ 、学生学习、同行交流🪇、社会监督提供便利🗂。加强课堂教学日常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可根据专业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鼓励教师团队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教学能力比赛机制。遴选1000个左右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向课堂教学改革倾斜。
(八)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
22.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杏运规范》,推动各地研制校本数据中心建设指南,指导职业学校系统设计学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引导职业学校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高速稳定的杏运网络,联通校内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等应用系统🥶,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大幅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能力。遴选300所左右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23.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及时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鼓励职业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𓀄,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探索建设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服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推进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遴选100个左右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面向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专业(技能)课,分级遴选5000门左右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引导职业学校开展信息化全员培训👩🏽✈️,提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以及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优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
24.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
加强职业学校与境外中资企业合作,支持职业学校到国(境)外办学☀️,培育一批“鲁班工坊”🏹👩,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鼓励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海外学习中心,推动中国与产能合作国远程教育培训合作✡︎。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选派一大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鼓励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机构来华合作办学🏊🏽,促进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再创新。
25.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助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引导职业学校与国(境)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联合开展学术研究🦸🏽♀️、标准研制、师生交流等合作项目,促进国内职业教育优秀成果海外推介💡。对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承办世界职业教育大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展,贡献职业教育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展示当代中国良好形象🫱。
(十)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行动
26.整省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东中西部布局5个左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省域试点。按照“一地一案、分区推进”原则,在学校设置🙅🏿♀️、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支持试点省份探索新时代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引导地方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地方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优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探索职业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模式等。
27.合力打造职业教育样板城市
国家、省、市三级推动👱♂️,建设10个左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市域试点。支持地市政府把握功能区定位,加强市场化资源配置,在职业教育服务城市文明、服务城市创新🤦♀️、服务民生需求👆🏻、服务绿色发展等领域重点突破👋🏽、先行示范,率先建成与城市经济和民生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创职业教育开放办学新格局⌚️,形成一批基层首创的改革经验🧖🏽。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要求,完善省(区🔲、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职业教育工作制度🤓。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选好配强职业学校领导班子。职业学校要选优配强院(系)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全面开展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促进学校各级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提升。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强化党组织在职业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完善职业教育财政支持机制
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逐步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合理确定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支持地方将职业教育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健全成本分担机制👳🏻,落实举办者的投入责任,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各地可通过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方式对民办职业学校予以扶持⛓️💥。
(三)完善协同推进机制
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的指导👱🏽,教育部负责实施工作的统筹协调,国务院相关部门在职责分工范围内落实相应任务🤽♂️。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政府科学化决策的水平👨🏻🦱。国务院相关部门建立“行动计划”执行情况检查通报制度🧹。各地有关部门积极承接任务项目、制定工作方案、协调支持经费🍭、加大政策供给,将“行动计划”与“十四五”事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确保改革发展任务落地。 “行动计划”执行情况作为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各地实施成效作为国家新一轮重大改革试点项目遴选的重要依据🔞。
(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加快推进修订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和颁布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发挥以赛促教促学的引领作用。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杏运”“劳模进杏运”“优秀职校生杏运分享”等活动。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展“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认定、宣传和展示活动📑。加强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宣传品牌。鼓励职业学校建好用好新型宣传平台,讲好身边的职教故事。常态化开展职业学校杏运开放、企业开放日、面向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面向社会的便民服务、职教成果展示等宣传展示及服务活动,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